行程预告 标杆案例研究 焦点资讯

窥探特斯拉:品牌创新如何让消费者生活更简单

发布日期:2023-09-07 15:33:21

640 (1).jpg

文 | 王西雷

编辑 | 三体君



特斯拉正式开启了它在中国市场的征程。

4月24日,首批中国用户正式从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手中接过属于自己的Model S车钥匙。

让人瞩目的是特斯拉的第一批中国用户都是中国企业界颇有影响的企业领袖,包括:云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CEO汪东风、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时代集团执行副总裁潘燕明、合一资本董事长许亮、著名央视电视制作人张涵、汽车之家总裁李想、三一投资总经理董晓栗、力帆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尹喜地。

应该来说,当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我很是吃惊,几年前中国的消费者对苹果手机的疯狂追捧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中国的上层精英阶层对特斯拉电动跑车的追捧,尽管没有普通消费者的疯狂,充满了理智和有限的热情,但对这些有着足够的购买力以及社会影响力的精英阶层来说,这已经足够了,仅仅是他们的示范效应,效果就不可估量。

特斯拉电动跑车为什么会受到这些眼界高且口味刁钻的中国精英人士的推崇?

既不是它的环保的噱头,也不是它漂亮的外观设计,而是这款汽车所代表的颠覆性创新思维。

1694067491874149.jpg




1694067526213267.png

特斯拉电动汽车与传统电动汽车相比,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技术上突破了传统电动汽车电池续航里程不足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

特斯拉Model S分为四个版本,其中满电里程最高可达480公里,几乎可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在一天的所需而无缺电之忧。此外,其供电系统是由松下生产的,七千多颗18650电池组成的电池包,即使短路也不会着火。

为解决充电难题,马斯克成立了另外一家公司SolarCity,它所打造的超级充电网络为特斯拉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六个充电站提供电力,这些电力都来自该公司提供的车载太阳能系统,而这套系统在安装之后的能源成本几乎为零,无限地接近人们对环保汽车的理想。




1694067561477296.png

其次,特斯拉自上而下,颠覆传统的创造性造车思维也是其成功的关键。

按照特斯拉的计划,Roadster是第一步,即造出小批量的高价跑车,证明电动车是可行的。

第二步,把消费者范围扩大,造出性价比更高的车,同时实现盈利。

第三步,则是推出更便宜的大众市场的电动车。

几年前,当特斯拉公布其造车路线图和未来规划时曾受到人们的嘲笑和质疑,期间特斯拉尽管也曾遇到发展障碍,但最终准确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1694067627413125.png

此外,作为硅谷的IT精英,马斯克将IT理念和模式融入了特斯拉的日常驾驶中。

在Model S车内,几乎所有的控制操作都可以在一个17寸的中控屏幕上完成,而且它的操作系统就像手机软件一样,可以随时联网更新,免费升级。

特斯拉让汽车升级换代也变得简单,或许你不用换一辆全新的车,也许只要升级电池和系统。

1694067657284819.jpg

2013年,美国著名的产品评判媒体《消费者报告》,把它创刊以来的最高汽车测评分数99分打给了Model S,满分是100分。《消费者报告》称,驾驶这款汽车就像使用iPad一样方便。特斯拉把驾驶汽车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一踩住一个踏板就可以开车了。

特斯拉电动汽车突破传统的优良性能得到了全球电动汽车爱好者一致好评和喜爱,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和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先后在微博上表达了对特斯拉Model S的购买意向。

与特斯拉通过技术突破和主打科技概念赚的满堂喝彩不同,中国车企在电动汽车发展上一直徘徊不前。技术上无法突破,无法核心竞争力,模式上缺乏创新,过于依赖政策支撑,从而无法在市场中壮大,这些成为中国电动汽车面临的尴尬现状。

1694067705362960.jpg

2013年4月,中国名气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比亚迪,对两台运营里程在29万公里左右的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进行“电池测试”,结果显示,两台车的续航里程都达到280公里以上,比亚迪试图以此证明,纯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已完全可以媲美传统燃油私家车。

但是,这并不能打消人们对电动车的疑虑。2011年4月,一辆运行不到三个月的众泰电动汽车在杭州自燃,肇事者就是电动汽车上的电池。众泰是中国第一家获得纯电动车生产许可的汽车企业,但众泰汽车并不具备研发电池的实力和技术,即使对实力最强的比亚迪来说,其电池技术依旧没有较大的突破,而国内其他生产电动汽车的车企同样都没有掌握电池的核心技术。

如果说技术上的差距还可以依靠时间或者购买来弥补的话,那么在造车的目的和理念则决定着每家企业的未来。

与特斯拉尽可能让驾驶更简单不同,我发现,中国车企在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时都有几个共同点:第一,新能源汽车未来市场广阔,大有可为;第二,国家政策扶持,有资金补贴;第三,以此为名,获取土地优惠,银行贷款:第四,抢占市场。

尽管每家企业进军的主要目的稍微有些不同,但毫无例外,都没有提到要为消费者制造什么样的电动汽车,制造的汽车能给消费者带来哪些优异的体验,他们更多的关注的是未来的投资有多少,规模有多大,要占据多少市场份额。

能否真正地从消费者的立场设计和生产产品,产品让生活更简单,这也是特斯拉和苹果的伟大所在,而这也正是中国的企业需要学习的地方。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每一位原创作者的心血,转载均注明文章作者及来源。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