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北美,中企如何把握
发布日期:2024-10-15 11:25:06

文字 | 三体君
编辑 | 三体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全球经济的引擎之一,美国凭借其成熟的市场环境和创新的商业氛围,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首选目标之一。然而,进入美国市场并非易事,企业必须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

中企在北美的机遇
AI产业
依据高盛发布的《2023年全球企业AI产业投资报告》,美国在2023年全年对人工智能研发的直接投资接近1100亿美元,占据了全球总投资额的51%。
今年4月份,加拿大政府公布了一项耗资24亿加元的计划,旨在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这股高涨的投资热潮,凸显出北美地区资源正大规模流向人工智能技术的趋势。在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上游,包括芯片和算法等领域,以英伟达、谷歌等美国企业为首,凭借其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占据了绝对的领导地位。
然而,在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下游,面向消费者市场的“AI+硬件”产品,其整体产业规模和商业化能力在过去一两年里迅速增强,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诸多机遇。举例来说,在智能家居领域,海尔智家旗下的智能家居和智能安防等产品,通过海尔智家大脑HomeGPT,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近年来在北美市场表现突出。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科大讯飞推出的智能交互机器人和车载智能产品等,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扩张,北美便是其重要的市场之一。
当前,在北美市场进行AI硬件产品的推广时,可以多关注面向企业的贸易展览会和面向消费者的行业活动,如每年一度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和当地的AI行业峰会等,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出海企业建立行业联系,并现场展示产品的应用场景和效果,从而影响目标消费群体的购买决定。
在产品层面,需要确保与当地如亚马逊Alexa、Google Home等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兼容与集成,这样中国企业的智能家居产品就能更广泛地融入北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此外,产品还需基于深入的市场调研进行本地化调整,提供针对北美居民生活场景的定制化AI解决方案。
新能源产业
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化,北美洲各国及其地方政府均设定了政策目标与一系列激励措施。
举例来说,美国政府设定了到2035年实现无碳化电力供应、2050年达成碳中和的政策目标;而加拿大联邦政府则在2023年宣布,为购买零排放车辆的消费者提供5000加元的补贴。
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兴起了以绿色环保为主导的消费观念,新一代北美消费者日益重视企业的环保表现以及产品的节能减排效能。
在部分新能源产业中,中国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如新能源储能领域,主要服务于B端市场的宁德时代去年宣布与福特携手建厂,为其供应磷酸铁锂电池组并长期提供技术支持。
而主要面向C端市场的Jackery电小二、正浩EcoFlow等便携式储能品牌,则凭借丰富的专利技术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赢得了北美消费者的青睐,其中Jackery电小二的多款产品长期占据亚马逊美国户外电源销售榜单前列。
在新能源产业的营销过程中,企业需要彰显其环境友好的创新能力。
因此,2B的新能源企业选择通过能源行业的会议、展览或是在当地建厂以缩短供应链的方式,向业界、投资者及潜在客户展示其创新成果,树立专业且权威的品牌形象,例如宁德时代参加北美国际汽车展(NAIAS)等行业盛会。而面向C端的企业,则可以利用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向公众和潜在客户展示品牌的技术参数、环境效益、企业责任感等,从而进一步推进市场教育。
VR/AR产业
据海外研究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发布的信息,预计在2024年,全球虚拟现实(VR)市场将膨胀至676.6亿美元,并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以24.74%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迅猛增长。
这一增长趋势在北美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显著:一方面,消费者对沉浸式娱乐的需求日益增强;另一方面,该地区近年来5G网络的广泛覆盖为VR/AR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诸如Valve Index、隶属于Meta的Oculus以及Sandbox VR等全球领先的VR企业均源自美国。Statista的预测数据显示,从2024年至2029年,美国VR硬件市场的收入将持续攀升,预计至2029年将达到35.3亿美元。
迄今为止,中国企业进军北美VR/AR市场的主要方式是出口硬件设备,例如AR眼镜品牌XREAL和推出VR全景相机的Insta360。
在VR头戴设备领域,中国也有以Pico为代表的品牌,未来有望进军北美市场。
然而,在VR内容的产业下游,如游戏、视频、直播等领域,仍是中国企业的薄弱环节,也是面向终端用户竞争的关键所在。
以爱奇艺、腾讯为代表的在线内容平台正在积极构建竞争力。
根据美国XR Association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0年XR行业洞察报告》,鉴于VR/AR技术的沉浸式特性,建议企业采用“体验式营销”策略,最大限度地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好感。
这包括线上线下两个层面:线下通过专卖店、游戏开发者大会(GDC)等渠道让潜在消费者亲身体验并产生购买意愿;线上则通过高度视觉化的内容传播,如在YouTube等平台展示虚拟VR世界的视频广告,同时利用KOL、KOC等“意见领袖”介绍VR操作指南和使用经验,使消费者更深入地了解VR技术的优势和乐趣。
此外,鉴于VR技术在健康、医疗行业中的深远影响,通过与公益项目或当地政府的合作,VR企业也能在B端市场中提升影响力。
数字媒体产业
北美洲的数字媒体领域,凭借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的支撑,囊括了诸如电影、电视剧集、网络游戏、音乐、电子阅读物等多个精细分支。
据Statista Market Insights的分析,预计到2024年,北美洲的数字媒体行业将实现高达2114亿美元的惊人收益;其中,美国市场占据全球领先地位,预计本年度将达到1981亿美元的规模。
因此,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的短视频平台、游戏应用程序、网络文学及网络剧集等数字化文化产物,视北美洲为必须抓住的关键海外机遇。
在游戏开发商层面,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有23款中国游戏跻身美国畅销榜前100名,共收获了14.1亿美元的收益。比如,米哈游的游戏《原神》、FunPlus的《阿瓦隆之战》,均凭借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吸引人的游戏机制、以及强大的本地化能力,成为了当地玩家喜爱的游戏,并且在进入美国市场多年后,依然维持着高用户活跃度。
根据Statista的数据,仅在2023年第一季度,《原神》在美国的下载量就超过了67.5万次,位居全球第二。
到了2023年,爱奇艺、中文在线旗下的ReelShort等互联网应用的短剧,也加速了向北美洲市场的拓展。data.ai的数据显示,2023年有超过700万的美国用户下载了ReelShort。
在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的推动下,数字文化产业的核心营销策略是个性化推荐与定向广告投放:即深入挖掘用户数据,推送符合用户偏好的新内容。同时,社交媒体平台在传播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出海企业常通过发布预告片、幕后故事、话题互动等附加内容,来吸引用户关注、增强用户粘性。
此外,内容营销与KOL(关键意见领袖)营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中国企业克服两地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逐步渗透北美用户的思想层面,甚至从长远来看,有助于中国文化在当地市场的进一步传播。

风险规避策略
市场调研
深入的市场调研是成功进入北美市场的第一步。企业需全面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文化习俗以及市场需求。这可以通过市场调查、行业报告以及与当地专家的交流来实现。只有充分掌握市场动态,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市场进入策略。
合规管理
在北美经营,遵循当地法律法规至关重要。这包括税务、劳动法、环保法等多个方面。企业应建立合规管理体系,确保所有业务活动均符合当地的法律要求,以避免因违规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在北美开展业务时,与本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是常见的做法。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进行尽职调查,确保其信誉良好、资源互补。这不仅能降低风险,还能促进双方利益的对齐,增强市场竞争力。
多元化投资
分散投资领域和地区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中资企业应考虑在不同的行业和地理区域进行投资,以规避单一市场或行业波动带来的影响。多元化投资能够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中资企业需要制定全面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流程。定期监测和评估业务运营中的风险,及时调整战略和措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建立灵活的风险管理机制有助于企业在不确定性中保持稳定。
文化适应性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和误解。因此,加强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适应非常重要。企业应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确保团队能够有效地与当地客户、合作伙伴及员工进行交流。
金融工具和保险
在进入北美市场时,企业应利用适当的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例如期货和期权等。同时,购买商业保险也能帮助企业应对潜在的财务损失,保障运营安全。

小结
北美市场蓬勃发展,既预示着新契机,也带来了新考验。一方面,中国企业需凭借更为敏捷的战略应变与精细化管理,来提升在该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还需深挖内部潜力,打造无可匹敌的技术壁垒与产品特色。唯有如此,方能在未来的浪潮中,勇往直前,乘风破浪。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每一位原创作者的心血,转载均注明文章作者及来源。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关于我们:
洞察全球商业规律与趋势、助力中国企业征战全球;我们提供出海一站式服务、目标市场出海深度考察与资源对接。